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题壁 宋 · 无名氏
五言绝句 押遇韵
猛风拔大树,其树根已露。
上有寄生草,青青犹未寤宋晁迥法藏碎金录》卷八 《法藏碎金录》:予思壮岁历官之日,尝见公馆之壁上有题诗云云。不审何人作也。因知物理自昔而然,先觉以言警戒多矣。)
郑大资(一九)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九、《内简尺牍》卷七
蒙示晁文元《法藏碎金》,亦未见之书也。
文元宦成名立,宗向佛乘,又以庄、老、儒书会而为一。
尤喜向子平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之说。
一卷之中,三复其言,信乎有得于其閒也。
某读之终篇,稍识归宿之处,别具禀扣。
其二 五代 · 海印
 押震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澄渟复湛然,影像分如印宋晁迥道院集要》卷三。)
明远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七、《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七、《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游顿首。
间阔顷叩甚至。
忽奉手帖,欣重。
秋雨,尊候轻安。
卿禅师遗墨甚妙,恨见之晚,辄题数行,不足称发扬之意。
皇恐,得暇见过,不宣。
奉简明远老友。
文字共四轴,又五册,纳去,五派图四轴,数日前已就付来人去矣。
游。
杨霁寰中丞 明 · 董其昌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玄阁宁论阻问奇,征南新勒万潭碑。
冥心巳入风蝉定(用晁文元事),得句偏饶绣虎诗。
舞羽营门酋长侍,授书桥畔老人期。
桂林我亦怀平子,岂有双金报所思。
法藏碎金录序天圣五年九月十五日1027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爰自弱龄,逮兹暮齿,探古圣之域,窥众妙之门
涉猎儒道诸经,必也考求微旨,修身慎行,著为箴规。
又于贝典,详观了义。
法喜融液,映夺居多。
倦闻世谛,不争戏论,洞见至理,新新无穷。
然知抚心驯柔,道所由致,而且挥翰祖述,志未能忘。
暨挂冠之后,栖息乎浚都昭德坊之旧居,别葺静斋,翛然独处。
素所乐欲,习以成性,手不释卷,笔不停缀。
贯微臻极,深入骨髓,消忧释结,大沃襟灵。
虽患思萦,亦庆缘熟。
斐然章句,联翩衍溢,开陈有补,弗忍遐弃。
众制词律,存乎别集。
每分类例,颇烦命篇。
自今听览机会,或该演劝,属文导意,靡拘详略。
片言鳞次,混而编之,数无预定,兴尽当止。
奉法宝而推美,非小智之自矜,故名之曰《法藏碎金录》。
内有意涉重出,积习之故,前辈亦尔,不复删简。
若其束于教者,或以迦谈见诮,亦无惮焉,不能以外妨内也。
时天圣五年丁卯岁季秋望日序云尔。
天圣九年仲冬月稍量字数,分为十卷。
晁迥撰。
按:《法藏碎金录》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北宋 · 晁迥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真法界中,灵照常安(《晁文元公道院集要》卷一)
昭德新编序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五
愚尝汎览前史,见有老而好学者,知其性之所乐也。
今记忆其一二焉,因直书之。
蜀向朗少时,涉猎文学,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南齐沈麟士少好学,及长隐居,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自抄写细书。
时人以为养身静默之所致也。
后魏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好文学,年九十馀,诲人不倦,手常执书,吟咏寻览。
愚窃不揆,因而省己,自筮仕及致仕越四纪,自未冠及大耋越五纪。
而閒居已久,年踰八旬。
从昔至今,茍未有故,未始一日废观书弄翰之学,绝无馀好,性自然也。
第寒迹孤进,禀赋愚直,猥以薄艺,幸会清世,策名委质,自结明主,绵历两制,逮事三朝。
进退以礼,荣愿满足。
揣循愧惕,久于尸素,无功以利国,无德以惠人,深思立言,庶几补过。
今故旁求内外经典中事,并耳目思虑所及之事。
非为属辞充笔苑,会友资谈柄,直以积学岁深,晚节感悟,诸缘悉备,难得易失,浸加衰朽,不可虚过,切欲于古圣教法中,力行万分之一,觉利及他亦如之。
窃详东鲁之书文而雅,垂为格言,简淡隐微,不可以洞晓;
西域之书质而备,充于大藏,重复浩博,不可以周知。
故此《五说》,酌中而作。
夫信士属意而有福慧二业。
慧业可以登妙道,此则别论。
若欲勤修福业,结人天之胜缘,即此《五说》,最为精当,事贵洞晓是也。
释氏经典,其说甚明,惟许作正观,不许行邪道,敏识之士,固当知之也。
老马之识犹可使导人以归路,老人之语岂不能晓人以知方?
敢告英妙,慎勿轻蔑。
噫,栋宇宏壮,居之者当知经构之劳;
品味丰洁,食之者当知烹造之劳。
区区采述,其劳亦尔。
流布心术,以代面谈,不在乎文,而在乎意,意之所至,斯可见也。
彭门晁迥
按:《昭德新编》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晁迥等举堪大藩知州二人诏景德四年十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第五册第四六六七页)
乃眷守臣,寔分朝寄。
询求民瘼,宣布诏条,咸冀得人,俾之受任。
宜咨著位,各举所知,务择廉能,用副忧恤。
其令翰林学士晁迥等,各举常参官堪充大藩知州二人,具历任功过以闻,如任使后不如举状,并当连坐。
晁迥等举文学优长履行清素者各二人诏天禧四年九月己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六七一页)
朕奉若前猷,思皇至治。
敦尚儒雅,式合彬彬之风;
柬求端良,用流蔼蔼之咏。
惟早司于翰墨,固多识于隽髦。
其有修词博古之可称,絜矩践方而无玷,俾从类举,各以名闻。
资该洽而复温纯,进清修而抑贪竞。
繄乃荐能之效,副予育材之心。
宜令工部尚书晁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户部侍郎李维知制诰李咨、宋绶、张师德,于朝官内各举有文学优长、履行清素二人。
仁宗乞优礼李允则晁迥天圣二年八月 北宋 · 刘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七○、《皇朝文鉴》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五、同治《清丰县志》卷九
臣伏睹近降除书,以客省使康州防禦使李允则特授宁州防禦使,仍放朝谢,与假,将治行。
恩加勋旧,事出非常,凡居将帅之臣,各励公忠之节。
窃以李允则素怀韬略,动有机权,屡委边防,务期安辑,不邀功以生事,无纵敌而失谋,虽古之名将,无以加矣。
是以行命之日,中外皆喜,必若制置军马经略亭鄣,枢近大臣成算之外,若召而赐对,询以方略,则老将谙练,必有所长。
臣又伏见太子少保致仕晁迥,端庄植性,冲澹自居。
历任三朝,垂五十载;
徊翔两制,踰二十年。
先帝宠遇便蕃,讲求典礼,议论详正,无不参预;
加以继司文柄,时谓得人。
今之台阁清流,州郡循吏,之论辨,所得居多。
近者引年致政,斯为达礼,五常百行,盖无缺焉,文苑指为宗师,朝野推为君子。
有兹儒雅之望,未行优异之恩。
臣亦愿两宫圣慈,特同允则近例,赐以全俸,丰其燕居。
其或朝廷将行大礼,时议大政,宰司裁成之外,特开延英,访以经史,耆儒详练,必有可观。
每遇万几馀閒,温凉得所,详延二老,赐之从容,俾说往古治乱之因,国初经制之务。
如此,则文事武备,尽美于昌朝
养老乞言,有光于古昔;
尊礼宿旧,益厚于时风;
传示方来,用光史册。
臣以为文武班中,功名雅望,终始一致,以至高年者,唯此二人。
允谓时贤,恐须旌别。
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三
余生晚,不及拜遂初先生,闻储书之盛,又恨不能如刘道原所以假馆于春明者。
宝庆初元冬,得罪南迁过锡山,访前广德使君,则书厄于火者累月矣,为之徬徨不忍去。
因惟国朝以来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长孺唐僖宗为榜「书楼」二字,国朝之藏书者莫先焉。
三百年间,再燬于火。
江元叔江南吴越之藏凡数万卷,为臧仆窃去,市人裂之以藉物。
其入于安陆张氏者,传之未几,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李文庐山刘壮舆南阳幵氏,皆以藏书名,凡未久而失之。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不减中秘,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斯理也,殆不可晓。
圣贤不遇,托之宪言以垂世示后,所以共天命而植民彝也。
兼收并蓄,博览精索,以淑其身,以待后之人,此何辜于天而厄之尔极也!
使子孙不能守如江、张、王、李诸家,是固可恨;
若孙、宋、晁氏则子孙知守之矣,而火攻其外。
尤氏子孙,克世厥家,滋莫可晓。
虽然,是穮是蓘,虽有饥馑,亦有丰年,吾知有穮蓘耳,丰凶非我知也,尤氏子孙其尚思所以勿替先志云。
眉山孙氏书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一、《蜀中名胜记》卷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六、民国《眉山县志》卷一
孙氏居眉,以姓著。
自唐汔今,人物之懿,史不绝书,而为楼以储书则由长孙始。
楼建于唐之开成至光启元年僖宗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今石本尚存。
自伪蜀燬于灾,乃迁鱼𩸾,其居为佛氏所庐,今所谓传灯院是也。
若里巷则固以书楼名。
长孙之五世孙降衷常游河洛,识艺祖皇帝于龙潜。
建隆初,召至便殿,赐衣带、圭田,特授眉州别驾,因市监书万卷以还,然楼犹未复也。
别驾之孙辟乃入都,传东壁、西雍之副,与官本、市书稛载而归,即所居复建重楼藏之,鱼𩸾之有楼则昉乎此。
又尝除塾为师徒讲肄之所,号山学,于是士负笈景从,而书楼、山学之名闻于时矣。
方楼之再建也在天圣初,辟之从兄直讲君堪尝为作记,钱内翰希白、宋景文子京皆赋诗。
辟性倜傥,不耐衣冠,衣方士服。
其卒也,从弟文懿公为识其竁,有「不儒其身而儒其心」之语,故里人又以儒心名之。
比岁楼又燬于灾,书仅有存者。
儒心之六世孙曰某,惧忝厥世,乃更诸爽垲,以唐僖宗所书楼刻揭之,楼视旧增拓焉。
且病所储之未广,走行阙下,传抄贸易,以补阙遗。
竭其馀力,复兴山学。
以余二十年雅故,尝以谒请曰:「仆之用力于斯也,亦既廑勚,公盍为我书之,以诏罔极」。
则序其事以告。
余因惟昔人藏书之盛,鲜有久而弗厄者。
梁、隋之盛,或坏于火,或覆于砥柱;
唐太、玄、文、昭之盛,或毁于盗,或散于迁徙。
本朝之初,如江元叔所藏,合江南吴越之书凡数万卷,而子孙不能有之,为臧仆盗去,与市人裂之以藉物者不可胜数。
余尝偶过安陆,亦得其吴越省中所藏《晋史》,则佚于它人者可知。
安陆张氏得江书最多,其贫也,一箧之富仅供一炊。
王文康初相周世宗,多得唐旧书,李文正所藏亦为一时之冠,而子孙皆不克守也。
宋宣献兼有毕文简、杨文庄二家之书,可敌中秘之藏,而元符中荡为烟埃。
晁文元累世之蓄,校雠是正,视诸家为精,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壮舆家于庐山之阳,所储亦博,今其子孙无闻焉。
南阳井氏之书凡五十箧,则尽归诸晁氏。
呜呼,斯非天地神人之所靳者与!
而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不亦可尚矣夫?
矧自文懿以来,进士鼎甲者凡三人,而与宾荐、取科第、登显官者又不知其几。
今某又以上书言天下事,尝诏免举,径试南宫。
某之子午之亦与乡举,今仕为□□□□。
虽一名一级未足为人物轻重,而世其诗书以不坠基菑之训,则有昔人之所弗逮者,是恶可以无纪焉?
虽然,余尝闻长老言,书之未有印本也,士得一书则口诵而手抄,惟恐失之,其传之艰盖若此。
惟传之艰,故诵之精,思之切,辨之审,信之笃,行之果。
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于近世,而闽浙庸蜀之锓梓遍天下。
加以传说日繁,粹类益广,大纲小目,彪列昈分,后生晚学开卷瞭然,茍有小慧纤能,则皆能袭而取之。
噫,是不过出入口耳四寸间尔!
若圣贤所以迭相授受、若合符节者,果为何事?
而学之于人果为何用?
则谩不加省,然则虽充厨牣几,于我何加焉,可不甚惧矣夫!
余既以复于孙君,遂并书此说为《书楼记》,俾刻之以儆来者,且以自儆云。
乞与修真宗实录表1024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文庄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臣某言:伏以缉熙盛节,先圣之鸿徽;
䌷绎信书,孤臣之旧职。
冀殚薄技,少谢遗恩。
仰渎谅阴,伏增震悸。
臣某诚恳诚惧,顿首顿首。
窃念臣材命奇薄,门族悴寒。
顷事先朝,最承华宠;
对问轩陛,擢自诸科。
第念庸微,久陪法从。
旋以上封纳爵,诣理代亲,事敢自明,谊当引罪。
先皇帝恫矜孝养,昭式礼经,抑去空文,比用宽典,裁令出守,趣使知非。
臣敢不梦寐惟忧,夙宵咎痛?
使食当去,亦冀改为;
傥心可铭,不难自剋。
庶伸尺寸,渐积岁年。
赎一眚于前辜,答万分于用造。
何图凭几,遽迫遗弓;
云补无辰,攀号罔极。
恭以真宗皇帝躬训慈俭,颛讲艺文,拓邃古之皇衢,刬叔世之霸轨。
泽浸九域,雨润而云游;
威惮四夷,风翔而电照。
临民先悃愊之吏,防边后忿鸷之臣。
恭默道枢,偃仆武节。
长养万物,休息群生。
由是瑞命荐臻,上仪交举。
纪姓垂鸿之典,焕衍于苍珉;
候日畴圣之符,充溢于金匮。
仰对在天之烈,莫先垂世之书。
必当遴简时材,章叙实录。
礼文至盛,注记尤多。
诚须博集简编,广分卷第。
宜有冗吏,以备后陈。
重念臣顷在往年,常参史局
太祖皇帝大功美业,幸预于编研;
太宗皇帝盛德嘉猷,继叨于颂次。
成书未几,急景难留。
当时史官迭为异物,唯臣与晁迥二人尚存。
臣虽出典五城,连更六祀,弃置刀笔,奔走泥涂,温故无由,属言多废。
若乃先圣发明之类例,朝家经济之规模,靡敢暂忘,粗能追忆。
傥使编联事实,系叙日时,庶能上给英儒,广资鸿笔,宣赞风美,焕烁古今。
式效涓诚,仰酬馀烈。
伏望皇太后陛下布昭宸鉴,祗遹诒谟。
哀报国之危衷,委容辉之末照。
念臣先圣宠绥之日,振拔为优;
皇帝潜跃之初,遭逢最旧。
特垂开可,许以报投,讵敢衒鬻非材,徼冀误宠。
傥俯容于竭力,乞靡预于畴劳,才获成编,即求为郡。
永罄朴忠之节,仰酬简照之私。
传法院碑铭1035年10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文庄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以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传法院太平兴国寺
今上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以景祐二年六月特诏史官追颂先烈。
史臣某拜手飏言曰:唐氏中微,五代多故。
三辰昏祲,九服煨烬。
虎争龙战,糜沸云扰。
我国家题五精之期,起千岁之统。
祛天地之否隔,拯夷夏之涂炭。
剪寇剧以靖摇乱,诛僭剧以遏横骛。
太宗皇帝张天弧,顺斗极,驱除邻敌,驾驭髦杰。
制礼乐于已坏,振文武于将坠。
艺祖以造大业,由太弟以纂鸿绪。
归马论道,投干讲艺。
覆露所及,辙迹所到,罔不辟皇衢,刬霸轨,一文轸,齐量衡者焉。
洎乎六幕谧宁,中宸閒晏,披蠹简,访幽经,观天人之交,探神明之奥,补缀漏遗,讲求希阔。
朝夕之议必稽于典册,小大之政咸本乎根柢。
尝谓佛法之至也,百王不易,历世弥盛。
中原之区宇,绝域之种落,户讽其书,家图其像,一睇窣堵,一嗅薝卜。
或因受以悟法,或睹相以趣善。
感照以应群动,广大以摄万有。
裨德教,省威戮,其来尚矣。
先朝乾德中监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有七人,各赐装钱访经西域,今继有还者。
嗟其翻译之废,载祀二百。
非国家削平多垒,奄宅四海,通道夷貉,暨声葱雪,大事因缘,畴能复之?
会鄜畤守吏王龟从上中天竺印度僧法天、梵学比邱法进译经
又北天竺三藏天息灾与其受具母弟施护,各持梵夹来献,符雅意,天实启之。
乃遣内侍郑守钧肇营兹馆,赐息灾、法天等宣译,命光禄卿汤悦等润文,法进笔受、缀文,义学苾刍慧达證义高品王文寿等监译。
由是宪前轨,稽秘藏,依金刚界,扢种子坛,书字源,布圣位,三成藻饰,四事庄严。
藏主译于坛北;
僧證梵义、證梵文,义学僧證义,刊定华字于左右;
润文东南,以资笔削;
监译西南,以肃仪律。
新经既成,制跸临幸,赉物有品,诏赐金额,岁给飧钱一亿六十万,度僧十有一人。
翻译之制,大备于兹。
御制《三藏圣教序》以冠经首,息灾赐名法贤
又诏择京寺童子得惟净等五十人,令肄梵学。
每大电纪辰,贝多启译,经成奏御,召对赐坐,进见甚宠,观者荣之。
真庙绍文,鸿徽累盛。
舞羽而清河右,再驾而羁幕北。
銮旗驻于兹馆,篚币班于法席。
洎乎勒圜,封禅梁阯,上仪交举,盛节咸备。
拥九清之嘉祐,访三空之真谛。
祗适先训,布昭睿藻,作《圣教序》以赐之。
又诏参知政事赵安仁等,并所降制诏,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复以宰臣丁谓、王钦若充使,以宠重焉。
圣上慎徽祖服,光启宗范
长养容覆,极两仪之大德;
睿哲广运,总列辟之能事。
尽美乎万几,宣精乎三教。
悟然灯之授记,当弥勒之嘱累。
以无上之知觉,建大中之教化。
述《三宝赞》,以冠藏录。
众圣欢蹈,群生依怙。
雨花芬都,金光照烂。
恩深归救之本,理极名言之表。
无量功德,非思议之可及也。
兴国壬午距今乙亥五十四载,宠灵积累,妙因殊胜。
有若今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以师臣上衮,博达空理,奉制兼使。
参知政事尚书吏部侍郎宋绶以宏材硕德,了悟真际,被诏润文。
有若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参知政事张洎、赵安仁枢密副使杨砺、翰林学士承旨晁迥、李维、翰林学士朱昂、梁周翰、杨亿,皆以学通儒释,继司译润。
上哲清流,尽在兹矣。
翻宣表率,则有三藏五人,皆赐朝散阶,累迁试光禄卿
法贤,次法天,次施护,并刹帝利氏,深穷秘密,博通华竺,功成顺化,恤礼尤异。
又次法护,北天竺憍尸迦氏,始隶毗尼,聿修禅诵,先朝以其至自西遐,该明法要,令嗣译度。
次曰惟净,故吴王李煜之犹子,七岁依师,选习梵业。
真皇以其不游西度,精晓贝文,特命主译。
天圣中法护请还身毒,惟净求往阙塞,累表不允。
今皆际会昌期,宣隆教典者焉。
其监译内侍则自文寿至今内藏库内常侍陈文一、御药院入主供奉官阎士良印经院入内高品朱若水,十有七人,皆简擢恭恪,以干院事。
笔受、缀文、證义等僧,则自法进至今文一、法凝、鉴深、慧涛、潜政、清漏、善初、义崇、慧素、存行,及梵学僧文涉、道、慧灯、七十有九人,皆妙择行业,以塞朝选。
其贡经,五印度僧则自法军至法称八十人,取经还华僧,则自辞潮至栖秘一百三十有八人,皆克遂至愿,赞此大缘。
宠赉之数,咸有差次。
其贡献并内出梵经无虑一千四百二十八夹,秘之院阁,译成经论凡五百六十四卷。
续于藏室娑婆之界,以语言文字作佛事,原本缺。
体貌丞相,宠数尊异。
其诞辰翻译,瑞场启罢,并命两府衡弼传香赐会,著为永式。
夷简等诗称谢,有诏刊石。
译馆之荣,于斯为盛。
说者云:译者释也,交释华梵,对传句读,办祛楼之笔,简韦陀之辞,本政因以建之,糅杂句以文之。
广阴入之津梁,续痴冥之灯炬。
宣我象教,功孰大焉!
然而拟于法者空,几于真者静。
染空尚垢,知静犹障。
若夫遗照觉,度禅定,应现无方,圆明具足者,岂有髣髴于其间也哉?
但以千觉度人,始自言语;
八藏垂教,必假文翰。
双林示寂,鹫岭罢谈,五百年中,皆正法。
三十四字,广衍右行,充溢诸天,靡迤东土。
非传释无以达华夏,舍润色无以足言志。
凿五蕴之牖,破三毒之网。
塞颠倒之涂,决苦恼之海。
俾众生竭爱流,灌毁宅,味甘露。
以清凉大士始觉,法身神,通而游戏,其六度之本源乎,万行之因地乎!
宜固谛方言,练横字,审缘起,正思惟。
贯穿宗极,以了密义;
涉猎苍雅,以定华文。
备而不繁,直而不略。
诃四病之微细,拂二见之邪执。
洒之海墨,则诸佛下观;
咏以潮音,则百灵潜听。
使广劫之下,知朝家崇建之美,叹圣上尊向之仁,不其伟欤!
臣早游史阁,尝预译场;
终以钝根,求补外职。
地如亭历,有生之累犹多;
笔若须弥,众妙之门难尽。
哀旧物,俾图懿铄。
奉宸旨,靡敢固辞。
议者以为圣上之建斯铭也,昭贻厥之谋,周文之追孝也;
尚记事之美,陶唐之有文也;
光大度门,能仁之悲心也;
守护正法,有之鸿誓也。
宣是四美,垂厥无穷乎!
龙天降格,神祇叹誉,永锡百禄,大庇中区,皇哉焕乎!
谨为铭曰:
西方圣人,万化幽赞。
兆启于周,法至于汉。
森沉天禄,古经肇焕。
䆗窱甘泉,金人耸观。
机缘合应,梦寤通灵。
东入,愔景西迎。
氎像可传,绘事初形。
具偈难解,译法肇兴。
魏晋洎唐,正闰十九。
变梵成华,翻传代有。
篆隶兼该,典坟旁究。
八备咸精,三难尽剖。
贞元以降,国步多艰。
戎笳沸路,盗戟横关。
悉昙罔学,雷岭谁攀?
法器几堕,慧命将殚。
明明上穹,启我有宋。
尽殛残暴,并苏愁痛。
神武拓迹,圣人垂统。
四貉同文,五天𠨿贡。
皇灵有赫,法宝增光。
精庐再考,译席重张。
半满交显,疑伪兼详。
六义垂范,万颂裁章。
竺典岁臻,华经日续。
液金贲字,彫琼丽轴。
思文祖祢,尊善导俗。
克昌厥后,介尔景福。
皇帝孝思,对越无极。
碑颂休烈,载刊金石。
铺昭上乘,博济含识。
惟皇寿考,时万时亿。
昭德新编原序景祐三年七月 北宋 · 李遵勖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同治《清丰县志》卷九
予尝历览古贤风烈,子刘子唐刘禹锡有云:「读书三十年,百虑而无一得,然后知世所谓无非畏途,唯出世间法,可尽心耳。
繇是置几案者,皆旁行四句之书;
备将迎者,多赤髭白足之侣。
深入知地,净通还源,客尘观尽,妙气来宅」。
予服勤斯言,景行先哲,而能和长者之论,蹈高世之行者,则见之于故太子太傅文元晁公
一日具手疏,谈向来道义,继以所著《昭德新编》三策相示,且曰:「非尚辞华,多存劝戒,止述大意,勿用虚饰。
自为冠引,申明篇旨,俾之别叙芳矱,用施华椠」。
嘉故人之雅意,遘仍岁之多疾。
文方嗟于将落,公倏悲于先露。
追惟畴昔,泫然流涕。
今里中多暇,一发珍蕴,复雪尘虑,玩绎辞理,有如子刘子焉。
近之者,则薰服乎之媚;
法之者,则性静乎龙鲵之渊。
将广布传谅,资探撷思,其人不可得而见矣!
翰林公以懿文华国,登鸾凤之署,荣于世官;
以淡水论交,挺金玉其相,表于风俗。
怀先正绪馀之感,形尺牍欸密之情,勉从践言,无爽修许云尔。
时皇宋景祐三年七月一日李遵勖序。
按:《昭德新编》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晁文元道院 南宋 · 裘万顷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华屋金狨座,雕鞍驷马车
才堪誇世俗,早已落丘墟。
此病久沈痼,无人解扫除。
千年子晁子道院有遗书。
上应变五事奏天圣六年四月 北宋 · 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宋史》卷二九七《鞠咏传》
太子少保晁迥虽老而有器识,宜蒙访对,其必有补。
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彭城刘府君墓志铭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宋元宪集》卷三四
景祐乙亥秋八月,天子制诏丞相曰:「朕思得忠廉老成之人,参备顾问,其畴宜哉」?
佥曰:「尚书工部郎中刘随史鱼之风,于陵之清,直方秉彝,节贯华皓」。
帝曰:「俞」。
翼日以冬官待制天章阁,褒言渥礼,形于书赞。
缙绅动色,有得贤之贺。
未涉旬,恙生心腹,日臻无损。
九月既望,家老奉祭衣以号东茔,时髦端士相与流涕。
朝廷恤怜,厚赙终录孤之典。
仲豫庚申归葬于开封考城黄城原,礼也。
君字仲豫,其先汉楚元王之后。
十三代祖讳思立,仕为右武侯大将军、襄武郡公,衣冠庆灵,宗牒详具。
大王父利宾,王父运,皆占籍睢水。
烈考济,以石晋之扰,始居神甸。
逮君通贵,累赠尚书刑部郎,封妣侯氏为永安县太君
其高曾以还,亢宗避地之节,悉见于君自撰先人之志,此皆不书。
真宗景德初,君始以乡秀诣春官,覆试便殿,擢进士第,解巾连主安丰仁和县簿
又调倅永康之壁。
邑令有受赇易死生之狱者,君正其诬枉,将抵令罪,漕使李士衡阴为之请,君终不答。
士衡怒,密奏君苛挠,非绥边术。
坐是代归,仍阂冬集。
久之,补南剑州从事
丁内艰,服除,改大理丞,参主详断
宫保文元晁公以重德处辞禁,朝夕献纳,雅知君风力强毅,手疏称荐,因是出通判益州
益号会藩,故事,非外朝臣不俾为贰,洎贪君才劭,故以京司命之。
延登临遣,恩礼无杀。
殿中丞原州
今上继明,转太常博士,关掌河中府
未几,驿召换左正言
囊封尽规,为相国文穆王公不悦。
京府秋荐,命君逻察试席。
入策进士,有一辞异卷者,亦既搆讼,抉以为疵,左迁掌济州商算。
明年,移监平阳郡
秩满,序陟左司谏,入计省户部判官,赐绯鱼。
以疾上书,得济阳符竹。
政成,稍迁起居郎判户部勾院
未踰月,改尚书刑部员外郎御史知杂事,仍副都铨九流之柄,加服金艾。
涉期,以兼官介铜监使务。
明道建元,迁秩七兵
是冬持节使龙庭,出塞冒霜露,足力挛痹。
至其庐,单于命无重拜。
还台,有司以为不敏,降曹承务,典信州
寻复旧官,徙宣城郡
数月,拜今秩知应天府,兼付官钥。
被召赴阙,再居地官之簉。
裁半岁,乃贴禁严之职。
历官十三,受任十五。
虽命有伸屈,而道无磷缁。
精心强力,果于树善。
其佐幕于导江也,异政荦荦,最为可述。
军有宣父,富人穿庙壖为贾区,以出公算。
君下车即移书谯主者,夺其地,春秋率博士弟子,释奠如常礼。
由是裔民识师儒之教。
垒中有李冰遗像,名载祀典,而远方右鬼,因为烦费,岁敛闾左,出私钱以给赛,且至数千,皆先神糈而后国赋。
财用既积,官为簿受,而吏得傍缘乾没。
君尤之曰:「神,贤者也,生以捍患利兹土,而没以血食害斯民耶?
非聪直之意」。
悉罢之。
俗不为井,食于江涘,霜严波涸,则水去军署亘二十里,绠缶系道,官民愁苦。
君乃洞万个,引近山之泉,因地涌伏,遍注官寺。
凿空甃数十,储华清以汲廛里。
有疆域,无雉堞,岁课民斩木为虎落。
地又多火,连甍恐惧,君乃环植官柳数十万,栉比交错。
既已限郁攸之烈,又相累以成援,人到于今赖之。
岷源与沱川并流,垫欲横溃,君规治长堰二百丈,障狂波,趋故道,自成都十三县并免其危。
西南夷以马市边关,为驵侩所欺,君绳其宿奸,夷人悦服。
及后以中伤罢去,蛮髦千馀人,遮使者车,呼曰:「我刘父何在」?
本部以闻,君始得再调,丞于乡棘也。
李溥之劾辞多诋谰,始以商利得幸,党连贵要。
至是牍背谕指,恶不悉暴。
君上书郤其狱,究其奸态。
有诏再讯,卒至重科。
明邪翕翕,无少畏惮。
谏署也,志拾遗漏,以箴朝禁。
教坊举伶籍之缺,有命蜀部输送善优,君建言:「圣主方追三代之隆,敛才聘士,孜孜如不及,奚复迁明诏求贱工?
非所以广德声于天下」。
疏奏,帝悦,遣中黄门申谕,且勖以无后言之隐。
庄献太后敦外家之爱,幸小侯之第,上封援古,两宫咸动,自是终其世不复再驾。
他或讥其恩倖,条其善否,削藁奏御,尚数十百函。
沃心中理,多蒙褒答。
今参预贰卿宋公之去内署也,以建白迕旨,换职守南都
君时副总宪纲,亟上言:「善人,邦国之基,礼乐之宗,不宜外斥,以孤人望」。
事虽中寝,朝议韪之。
为州藩,皆宣威导慈,推行靡密,大指破狡蠹,绥瘠瘼,防检刀笔,下无能欺。
便俗垂制,必图终永。
外台倚重,常为二千石表。
出内风绩,始终无懈。
然刚肠寡偶,矢言好尽,根于忠义,折而不挠。
凡所建明,必欲蹈远猷而遗近利,是则希迁难进,其树立使然耶!
惜乎见识于后凋之馀,开荣于晚节之会,道悠命局,终沦舛踬。
不吊昊天,赍志没地,呜呼!
春秋六十有五。
先是君聘敌之复也,有马十五乘,悉上送官。
主者因其外,不时还赐,及葬輴庀具,家资窘绝。
上闻之,特出库钱一百二十万追酬其直。
服劳处约,殁身弥显。
夫人张氏,以柔嘉辅作,启寿昌为汤沐邑。
三兄,曰洽、平、巽。
巽以君故,仕为大邑佐。
洽隐居,平早夭。
子孝忠,任大理评事
一孙庆馀,试秘书正字
仆与君笃乡枌之契,接朝绅之旧,危言雅行,稔于心耳。
又以嗣裒状遗烈。
见托斯文,辍恸含毫,辞实无愧。
铭曰:
噫嘻仲豫志靡回,昂昂邦直卿之材。
饮冰树政惠可怀,握瑜屡黜心无猜。
生涯将究时甫来,天意难忱贤者哀。
宁神降体掩夜台,瑑辞沈碧扬清埃。
孙仆射行状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
孙奭字宗古,年七十二岁。
公之先,本乐安望姓,后子孙有徙占博平者,坟墓托焉,遂为博平人
公幼好书术,不事产利。
夙儒太原王彻以五经教授其徒数百人,公往从之游。
及彻卒,有从公质正谬惑者,公厚谢未答。
久之,为言其意,义据深切,人人厌服。
于是彻门下生悉从公以终业。
故其乡之粹然仁者爱之,其里之划然暴者畏之。
会州少文,憎忌儒服,公不见礼,迁至汶上
乐其风土,遂贯籍焉。
顷之,吏上计文,即偕西遣。
端拱二年,擢九经高第,释褐主莒县之簿。
代还,上言愿以本经试最。
司言学有师法,于是以廷尉平太学为讲员。
太宗上庠,诏说《尚书·说命》三篇,动容称善,且叹曰:「天以良弼赉商,朕顾不得若人耶」!
因赐公绯衣银鱼,用是明年切免大丞相以郊礼。
真宗嗣位,再除至殿中丞,又侍讲于诸侯王邸。
赐三品服。
会丁内忧,敦譬还职,是正七经义疏。
以劳再迁尚书屯田员外
他日,帝命执政谕公曰:「朕悉尔懿行,今欲改任他官,具以情上」。
公即对:「君行制,臣行义。
量能授官,君也;
食焉罔避,臣也。
又敢择官,以奸王诛」?
对奏,天子纳焉。
罢宫职,以都官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
先是,五郊从祀,神无席,尊无幂,七庙时飨,献神哜福,互用一散尊,豆无三豋,登歌不以雍彻。
冬至摄祀上帝,外陔止十七祠。
飨先农乃在祈谷之前,释菜不备三献。
公建言:「独恭不裕,专菲则薄。
恤祀媚神,称而后宜」。
有诏从焉。
自是器备乐完,天坛醊食六百八十有九,祀农更用辛后吉亥,国学献事不摄祠官,重矣。
与诸儒分集《册府元龟》。
帝将东巡狩,揽瑞命,建元封,命公乘驿至塞下,谕契丹所以告成之意。
俄假节以金紫,即王庭赐其君长。
庙饮策勋,叙转职方。
帝察公守正持重,小心谨密,练达光明,才任公卿。
明年,除工部郎中,充龙图阁待制,判登闻鼓院
汾阴诏书,改兵部
始,封瘗二礼希阔于代,刺取属图,公皆焉。
寻介岱帝奉册使。
还,与文元晁公等同主贡条。
知通银台司门下封駮事,兼三班院
真宗已封禅,则西至蔡上,明接万灵于殊庭,大抵名山神灵之封皆望幸矣。
六年,遂下诏用开元故事,款濑乡奉太清之祠。
公上疏,引唐明皇以为言,天子虽喜其意,然谓稽古择善,何常之执,更为《解疑论》以示群臣。
尚书公年耆德茂,重去乡梓,公至是上言不胜父子之情,愿归田里,尽温凊之报。
诏不许,又奏愿守一郡,以便瞻省,制可之,乃守高密
居部二年,拜左谏议大夫,罢待制之职,还台纠察在京刑狱
祥符之降也,始名天庆先天降圣为盛节,诏天下饬斋合燕,费且不赀。
公建言宜罢,以省浮用。
书奏不报。
未几,出知河阳
天禧末县官度用财力,稍稍减郡国祠醮,终如公言。
郊祀恩,改给事中
公连年自表,以尚书公年九十,按礼,家不从政,据令,许解官侍养。
帝览奏叹息,诏丞相府曰:「孙某或请急过家及欲近郡,则听之」。
乃就徙兖州
明年改元乾兴真宗之后元也。
其三月今上即位,例迁工部侍郎
八月,驿召公还,拜翰林侍讲学士
知审官院,仍判国子监
知通进封駮事,兼群牧使
会修先朝实录,以公有胥臣多闻、羊舌肸《春秋》之习,命其典领。
尚书公寝病也,朝廷知公孝,特许乘传视疾,再宿至汶上
实录成,就迁刑部
尚书公齐终,公号慕癯毁。
寻诏夺服,公固愿终丧,上命贵臣敦谕,公不得已还都,复旧官。
顷之,兼判太常寺礼院,再知审官院。
以久次授兵部权吏部流内铨,又兼龙图阁学士
转货,法久而敝,计臣欲揵囊橐,榷浮淫,实繄参定,以兴长利
初,公之劝讲也,不避乱亡,临文未始为讳,有可以规益顺讽者,必谆谆为上言之。
掇五经之切治道者,为《经典徽言》五十卷奏御。
绘《无逸篇》为图,愿置便坐,为位宁观省之助。
时母闱辅政,五日一御事。
公因言古之帝王朝朝暮暮未有旷日不朝者也。
陛下春秋鼎盛,宜日御前殿,见群臣,发扬健粹,览照治本。
而上方奉养长乐,故谦让未遑也。
于是公年七十,因请间祈致所事。
上章者三,皇帝与庄献太后特御承明殿存谕数四。
公顿首,且言劝导无状,以暮日希远途,恐不能自还,无以塞责,乞全首领,为陛下之赐。
因泣数行下,上亦恻然。
犹诏公与今龙图阁学士冯公元讲《老子》三章,又命今礼部尚书晏公殊读唐史。
是日,各赐帛二百匹。
后数日,制诏报公,果不得谢。
更求近郡,上乃从焉。
工部尚书,以本职复为兖州
且命须小会毕,乃得辞。
待礼复数月,请行数矣,乃宴于太清楼,乐阕,上出御飞白书,宰府枢臣大字轴各一,学士以下小字轴各二,惟公与文元大小兼赐焉,朝廷荣之。
并诏赋诗,述所以优待师臣之意。
明日,诣承明谢,且陈将奉违帷幄。
上亟命取《老子》,讲如前章。
既罢,仍有具衣钌带材马之锡。
及治行也,又宴瑞圣园,就赐御制诗一章,复诏近臣为诗以饯。
议者谓汉疏受、桓荣赫烜宠光,不克过之。
明年耕耤,改礼部。
公为政多惠利,尝奏复济渎故道,渫其钟水。
济郓之田,微公其鱼!
所至兴儒学,教导不纯用法律,有足称者。
事皆责丞史掾属,总纲目而已,人皆宜之,不见为治之迹。
明年,以病自乞,上知不可夺,乃听,迁太子少傅归老。
夏五月,疾笃。
戊子,移居正寝,命子孙曰:「明日禺中,吾当逝矣。
且吾在仕途四十年,讫无悔尤。
乃今奉遗体终牖下,君子其以我为知命」。
口占遗奏,初不以家事为言。
又谓子瑜曰:「逮吾属纩,当无内姬妾。
独若与孙在,庶不死于妇人之手」。
己丑,如期而薨。
讣闻,天子废朝震悼。
左仆射策书驿告其第,延其赏于子及孙二人焉。
赗赠称之。
士之仁且贤者,莫不相吊。
徽数令名,洎终并荣。
夫人天水赵氏,以平原郡追启汤沐。
三子:曰瑶,仕历司虞,止员外
曰琪,止卫尉丞
曰瑜,今为殿中丞
息女三:长适高平范昭,季适弟曙,仲适琅邪王景仲,蚤卒。
公于学无不该总,精力彊记,绝人远甚。
以为礼莫大于祭,故诏次宋兴以来郊庙容典,为《崇礼录》;
祭莫尊于天,故本其六名,实则一帝,是康成,排王肃,彷徉千载,贯诸儒之论,为《南郊奏》;
乐莫盛于雅,故裒羽万同律,为《乐记图》;
孝莫重乎丧,故援古塞违,为《五服制度》。
五经之学,章句数十万,后生佔毕,厌苦其说,故作《五经节解》,删去盈辞。
又请以刘昭后汉志》裨范史之阙,《尚书》释古文以检考今文。
孟子附圣立书,庄周根道德之论,律有学科,宜并刊布。
又同定《论语》、《尔雅义疏》,皆镂椠垂久。
唐明皇删定《月令》,自窜新意,其事浅而不笃,公乞复康成旧注,还其篇次。
议虽中格,礼家韪之。
内阁也,真宗赐歌诗俾之次韵,公屡辞,不听,乃有《赓载集》。
资质详审,进止如有寸尺,无儳言遽色。
接诱士类,侃侃如也。
或以奇邪怵之,则玉色山立,不得而挠。
然志尚隐约,器服尘素,不徼福于神,不愧辞于人。
善推己以恕物,不格物以己长。
让夷损怨,称为长者。
尚书公之疾革也,公舐洁其面,以代颒御,未始就子舍褫衣带,养者以为难。
安车之还也,日延乡老道旧为乐。
先时,邑子或从公家宰贷息钱济,剂券纷纭。
酒酣,公命折而焚之,凡散数百万。
其推毂士,不进不止,成就诸儒甚众。
而冯公、谏议大夫孔公道辅先显。
公为内阁,冯甫从初命入太学,不十年,抗茵凭,侍金华,与公同列云。
至于日月献纳,便宜施行者,存于有司。
伏青规,秘皂囊,则诡辞焚藁,外无知者。
呜呼!
公有黄中通理之才,服劳累圣,发舒事业,既光大矣。
第不登三事,谟九德,宁天啬公,蕴而不使尽耶!
将人匮公,赐而弗及庇耶!
知与不知,咸为公恨。
卜竁有日,节惠兹在,敢摭雅行,告于有司。
谨状(《宋景文集》卷六一。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六。)
蔡:原误作「」,据佚存本卷一○七改。